
作者: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特別節目《人民的珍藏》項目組執行總導演 嚴靜峰
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,我參與制作了總臺社教節目中心的一檔全新特別節目《人民的珍藏》,節目從一個獨特的視角——“藏品”切入,用藏品帶出人物,用人物講述故事,用故事反映時代,每集30分鐘,講述一個行業75年的巨大成就。
2024年3月,我進入節目組,擔任了執行總導演。社教節目中心黨委領導從一開始就幫助我們破題,《人民的珍藏》通過節目反映我們黨一貫的根本政治立場,那就是“以人民為中心”,我們黨來自于人民,為人民而生,因人民而興,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。
△右二為作者,在演播室錄制現場與團隊討論錄制細節
赤子丹心為人民 節目才能有溫度
在節目的策劃和調研階段,社教節目中心黨委領導深入到節目組,和我們一起開會討論,要我們堅持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、重要論述、重要指示中找啟迪、找思路、找答案,強調只有具備了扎實的理論基礎,節目才能有穩固的根基,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認知,對75年新中國的發展史也有了更新的認識。
△中間為作者,與團隊成員討論節目文案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?!度嗣竦恼洳亍肥怯貌仄穪硪龉适?,但節目主創一定要懷著對祖國深深的愛,才能使節目有溫度,才能感染人。
廣撒網深挖掘 珍貴藏品呼之欲出
藏品是我們節目的核心,只有找到最合適的藏品,節目才能立住。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走出去,腳踏實地調研,充分論證和篩選。
為了找到最典型、最能挖掘背后故事的藏品,我和團隊采取了三種方式:
一是“走出去”,積極與全國各地博物館聯系,獲取第一手信息。在《尋夢奧運》這集中,許海峰是中國奧運奪金的第一人,是本集的開篇,可是許海峰已經被太多人熟悉,如何做出新意?如何挖掘出一些從未被報道過的故事?
我給本集導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要找到許海峰不為人知的藏品,并且能根據這個藏品往下挖深挖透。在大量的調研和尋訪后,我們得知許海峰有記日記的習慣,在奪冠的當天,他也寫了日記,詳細記錄了奪得這塊金牌的過程,這本日記現在被收藏于安徽省體育博物館中。于是,我們馬上前往當地進行拍攝。在采訪許海峰的時候,我們做好了充分準備,把當年日記的復印件交給了他,依據這篇日記,許海峰迅速回憶起當年奪金的點點滴滴。
二是“沉下去”,充分發動群眾的力量,廣泛征集“人民的珍藏”。節目策劃之初,在新媒體平臺上發起“曬曬你家的老物件”“留下回憶中的記憶”等互動話題,眾多網友把“老物件”連同背后的故事毫無保留地反饋給節目組。
三是“不放棄”,經過漫長的歲月,有些物件已經被漸漸遺忘。在拍攝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首艘國產萬噸貨輪——“東風號”時,被告知“東風號”的船體早已解體,跟“東風號”有關聯的物品都已經遺失。攝制組到了當年制造“東風號”的江南造船廠,江南造船廠的工作人員一再說,不可能有“東風號”的物品了,更別說藏品了,但是懷著執著的信念,攝制組經過反復尋找,最終在一個廢棄廠房的角落里,發現了蒙上厚厚灰塵的“東風號”銘牌。
經過不懈努力,《人民的珍藏》一共拍攝了30多件藏品,毛主席開國大典的禮服、“兩彈一星”元勛錢學森寫給鄒家華副總理的一封信、承載父子兩代人奧運夢的祥云火炬、從北京到拉薩首發列車的車票、印有新中國第一支時裝表演隊的老掛歷、新中國警察隊伍不同時期的警服等。
新技術“險象環生” 沉穩拼搏終獲成功
人工智能、AI技術的不斷更新,讓我們的節目生產有了更多的可能,如何讓新技術與節目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?
經過大量的走訪和調研后,我們選取了一個目前非常先進的虛擬制片技術,這個技術已經大量運用在國內外一些科幻電影中,但是很少用于電視節目生產中,因此對于導演組和技術團隊來說,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。一開始,導演組不了解虛擬制片技術的生產流程和技術難點,技術團隊還是電影思路,不能轉化成電視節目。節目尚未正式拍攝時,雙方就進行了多輪探討。但是等到節目拍攝并制作完畢,馬上就要進演播室錄制時,我們才發現很多虛擬畫面還沒有制作完成,燈光和走位也沒有磨合。
在演播室錄制的前一天,所有人都快到崩潰的邊緣,怎么辦呢?
作為一名黨員和主創,我必須不怕困難,迎難而上。在錄制的那幾天,我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,和團隊成員一起快速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,最終演播室的錄制工作順利完成。
十期節目一共搭建了60多個虛擬場景:從海拔5072米的世界鐵路之巔、風沙肆虐的毛烏素沙地深處、冰天雪地里的中國南極長城站,到驚心動魄的也門撤僑行動現場、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的長春“一汽”老廠址、發出我國第一份民用電報的北京電報大樓等。
《人民的珍藏》播出后反響熱烈,節目融媒體端觸達超4.9億,熱門話題登微博熱搜主榜第九,微博要聞榜第三,相關話題閱讀量超3.2億,全網視頻播放總量超4000萬,電視端累計觸達觀眾超2715萬人次,《人民日報》《工人日報》《南方日報》《中國青年報》等數十家黨媒央媒力薦。
總臺作為黨的意識形態重鎮和宣傳思想文化陣地,要不斷打破傳統形態束縛、突破傳統媒體桎梏,推動總臺全媒體引領力、傳播力、影響力取得新飛躍。在《人民的珍藏》8個多月的緊張制作中,作為一名黨員,我懷著強烈的使命感、責任感和信念感,和團隊成員一起全力以赴,精益求精,用節目表達對祖國的熱愛,用節目禮贊新時代!
執行總監:陳福生
監 制:劉 斌
主 編:趙東亮
編 輯:林智宇
供 稿:總臺社教節目中心
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機關黨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