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月12日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“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盛典”在北京成功舉辦并錄制,擬于1月20日21:30在央視財經頻道、央視財經客戶端同步播出。活動現場發布“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”“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報告”,介紹“新質生產力指數指標體系”。
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兼總經理室總經理彭健明,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安立佳,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、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名譽院長姚建銓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能源與礦業學部副主任歐陽曉平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國家行星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侯增謙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重慶市科協主席潘復生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龔健雅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主任蔡俊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副主任哈學勝,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、主任高健等出席活動。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,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,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蔡俊在致辭中表示,總臺財經節目中心推出“新質生產力中國行”大型融媒體活動,旨在聚焦傳統、新興、未來產業領域,關注科技創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,全方位呈現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新動能、新優勢。
“新質生產力中國行”大型融媒體活動自2024年1月啟動以來,導演組跨越全國多座城市,深入產業一線,走訪上百家企業,先后推出10集微紀錄片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》以及武漢站、無錫站、重慶站、杭州站等4場“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”。“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盛典”作為全年活動的收官之作,以“煥新”“追新”“探新”三個篇章分別對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、新興產業培育壯大、未來產業建設布局,系統梳理各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及科學路徑,呈現中國經濟的活力與潛力。
盛典現場發布10個“2024新質生產力年度案例”,案例由各地政府部門推薦,經專家推委會遴選而出,分別是:
“鋁基新材:上天入海,‘鋁’伴無處不在,漫漫‘鋁’途,堅強不辱使命”
“綠色引擎:從跟隨轉身,向引領啟航,傳統車企勇闖新能源轉型之路”
“防爆機器人:數字時代的特種兵,出入危難之地,守護一方平安”
“民商火箭:悠悠航天夢,代代薪火傳,父女齊心助推商業航天奔赴星辰大海”
“濺射靶材:二十年堅守,讓半導體核心材料‘濺射’出中國制造的光芒”
“肌肉外甲:當科技有了溫度,懂你的‘肌肉’支撐起生命的尊嚴”
“智能視覺:它是生產線上的‘靈眸’,細察微毫,破解行業難題”
“數智骨科:智慧醫療洞察手術盲區,人工智能創造骨科奇跡”
“光子芯片:一束芯光,穿云破霧,助力中國芯片產業換道超車”
“稻米造血:在稻田中尋找生命答案,在稻谷中培育人血清白蛋白”。
彭健明、安立佳、楊志明、姚建銓、歐陽曉平、侯增謙、潘復生、龔健雅、高健共同啟動“2025新質生產力中國行”大型融媒體活動。2025年,總臺將繼續圍繞“新質生產力”這一重大命題,進一步發掘并展示中國的前沿科技與產業力量。
盛典現場,蔡俊、哈學勝,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、黨組副書記劉建平,國家信息中心主任徐強,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趙忠秀,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企業司司長管維立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,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原副局長周放生,西浦產業家研究院產業院長印建安共同參與《新質生產力中國行》圖書發行儀式,將融媒體活動內容集結成冊,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高質量傳播。
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宏任,中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主任楊景龍,全國工商聯經濟服務部副部長陸軍,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王曉明,中國科學院大學培養與學位部部長喬晗等參與活動。